大郑州的新气象
既要让群众冬天用上暖气,又要不影响生态环境建设,如何解决这对矛盾?郑州市给出的答案是:在大力发展清洁热源的同时,积极扩大集中供热覆盖范围。
据介绍,经过强力推进“煤改气”改造和燃煤锅炉拆改工作,目前郑州市四环以内集中供热已经彻底告别燃煤。同时按照部署,今年10月底前,郑州市建成区集中供热率提高到80%以上,更多居民将享受到清洁热源带来的温暖。
市区集中供热告别燃煤
市热力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,目前郑州市现有集中供热总面积约10770万平方米,用户总数约96万户,市区主干热网总长约1760公里,热力站1500余座,建成区集中供热普及率73.3%。
全市热源、热网等集中供热资源已实现规模化与集约化配置,热电联产约占72%,燃气热源约占28%,“四环以内基本实现清洁热源全覆盖”。
为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,自2012年以来,郑州市开始实施“蓝天工程”,实现全市能源结构转型。相继成功实施了东明路、政七街、枣庄、二马路热源厂四个“煤改气”项目,新建航空港北区、北郊热源厂两个燃气热源。
通过“煤改气”,郑州市天然气集中供热能力跃升至2000万平方米,有效替代了供热区域内的分散燃煤小锅炉,年节煤量近20万吨,减少烟尘排放2141.93吨,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454.96吨,氮氧化物2878.41吨,市区集中供热已实现无燃煤,并成为全国“煤改气”领域的先行者与新标杆。
“十二五”初期,热源滞后一直是制约郑州市集中供热发展的首要因素。2014年、2015年,通过成功实施新密裕中电厂、国电荥阳电厂两个“引热入郑”项目,为全市新增供热能力2500万平方米,惠及25万户市民。
每年可节约标煤43.5万吨,减少烟尘排放2043吨、二氧化硫排放15269吨、氮氧化物排放4150吨,实现了良好的环保效益与社会效益。
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销声匿迹
2013年至2016年,郑州市制定了《郑州市燃煤锅炉拆除改造专项方案》,建立三级分包责任制,全面吹响大气污染防治的冲锋号。
共拆改禁燃煤锅炉670余台,建成区内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基本拆改完毕,实现中心城区禁燃区全域化。
同时全力保障锅炉拆改单位用热需求,共有288万平方米锅炉拆改用户加入到了集中供热的行列。
2016年,郑州市积极推进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工作,10家26台已全部完成。同时继续强化水泥等工业污染企业的提标治理,加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,稳步推进民用散煤治理,组织开展对全市散煤销售点全面检查,坚决依法取缔劣质散煤销售点,出台制定居民生活用煤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方案,推行燃气、电能源替代,压缩、消减居民生活用煤总量。
针对燃煤热电联产机组及集中供热燃煤锅炉使用的煤炭产品,我市质监部门还定期进行专项监督抽查。
今年第一批抽查了10家企业的12个批次的煤炭样品,基本覆盖了抽检时运行的所有机组,7月20日抽检结果出炉,所有煤炭样品经检测全部合格。
让更多居民用上集中供热
今年6月30日,市热力总公司圆满完成32个在郑省属国有企业“三供一业”供热设施分离移交工作,4892户居民用上了集中供热。据介绍,这些小区分离移交后,小区供热管理由热力总公司直管到户,供热系统的改造升级也将极大地提高热效率,供热质量更加平稳优质。
市热力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,随着郑州市“大热源、大联网、大调度、大维护、大客服”五大供热格局的逐步完善,五大热电厂、五大燃气热源分布有序,连同多条涵盖整个市区的环状集中供热管网,共同支撑起郑州市集中供热1+N的大格局,“一城一网”主体框架已经成型。
结合全国首个“智慧热网”项目的落地,以及多项现代化、智能化与信息化创新项目的深入实施,郑州市集中供热的发展规模与质量领跑河南,在全国享有盛誉,已经成为郑州市冬季清洁取暖的主力军。
摘自:煤气与热力 陕西康玛斯热力科技有限公司整理报道